过去20余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从经营规模到品牌认知,都实现了指数级增长,成为了全球奢侈品行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奢侈品牌一直笼罩在神秘的光环中,很少有机会听到“圈内人”对这个行业经营门道的一手分享。许多从业者都曾向《华丽志》诉说过投师无门的苦衷。
2025年4月,Blancpain 宝珀中国区副总裁兼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廖信嘉先生所著的《在时间中修行:我的奢侈品从业25年》正式出版,迅速登上了京东市场营销图书热销榜之首。
隶属于瑞士制表巨头斯沃琪集团旗下的宝珀诞生于1735年,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得名的腕表品牌。廖信嘉作为宝珀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名员工,从零开始深度参与了该品牌在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壮大的各个阶段,堪称中国奢侈品市场崛起的重要见证者和深度参与者。《在时间中修行》既是作者个人从业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更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奢侈品管理教科书。
《华丽志》创始人余燕受邀为本书作序,她认为,不仅在中国,可能在全球奢侈品界都罕见一线高管如此坦诚细致地分享奢侈品牌管理的实战经验和真知灼见;这本书的意义绝不止于奢侈品行业,其中关于品牌建设和个人成长的深度思考,一定可以惠及更广义的时尚消费领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特别是希望向奢侈品牌取经的有志之士。
在盛夏的北京,余燕女士与廖信嘉先生在宝珀旗舰店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谈,历数写作《在时间中修行》的缘起和经过,畅谈奢侈品存在的意义和高级制表品牌的DNA,并对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廖信嘉先生特别分享了关于高端品牌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心得,并给年轻一代奢侈品从业者提供了的宝贵建议。
余燕(左)和廖信嘉(右)在宝珀北京国贸商城旗舰店
何为奢侈品?
过去二十年,中国消费者对高级制表品牌认知的变迁
https://image.luxe.co/audio/2025%200714/1.MP3
余燕:您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我的奢侈品从业25年”。但对于社会上很多人来说,“什么是奢侈品?”其实还是需要科普的。
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高级制表品牌承载了传递奢侈品意义的使命。您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从入行到现在,对奢侈品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它为什么存在?
廖信嘉:我入行时差不多30岁,之前我是做快销的。刚毕业那时候对于我来说,比如李维斯牛仔裤,这些已经是很高端的消费品。基于我当时的经济基础,我要让自己看起来更自信一点,有适配自己的时尚的衣服,这些现在看都是快时尚。
普通人可能在买东西的时候,倾向于买有品牌的,相对来说有一定保证。一个是质量上的保证,第二个是大家对我的认知。我认为,这是普通人心目中所谓对品牌的最初认知。
进入奢侈品行业,我想就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来说,它一定不是实现基本功能,而是超越基本功能之外的东西。
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提升,一定会向往美好的东西。这个我觉得是根深蒂固的。
1996年8月,宝珀制表艺术回顾展鞍山站,彼时“宝珀”在中国内地市场还被译作“勃浪帕爱”
余燕:对,社会的认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消费的金字塔从原来一个平缓的土坡,慢慢地长起来,这个尖儿越来越高了,就是顶级奢侈品。再往上可能还有一些完全稀缺的东西,比如艺术品。
我觉得其实社会关于奢侈品的很多议论也好,或者情绪表达也好,跟社会发展过快有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心态会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少看到以奢侈品作为自己财富的炫耀。
但有时候有人还是会以一种猎奇的、八卦的方式去谈论奢侈品,特别是它有多贵这个事儿。价格永远是市场决定的,然后是它的稀缺性,它的供需关系其实就决定了价格。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它的历史,决定了它的不可复制性。
廖信嘉:是的,特别像腕表。很多人讲这应该是最难卖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腕表的功能——随时告诉你时间的基本功能,现在手机就告诉你了。
但是为什么顶级腕表依然这么多年还有市场?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成百上千的零件,而且每一个零件都可以打磨得像一件艺术品,然后实现一些特别复杂的功能。这个作品对你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你买它一定不只是因为它走得准。
大家在看待奢侈品的时候,比如说一块表,经常问为什么卖这么贵?实际上是你对行业还不是那么深刻的了解。奢侈品行业上百年走过的整个历程,它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能这个大家了解得并不够。
2002年宝珀进驻沈阳大公名表中心
2004年5月宝珀大连锦华钟表百年城店开业合影
余燕:以前中国消费者可能这只要是外国的,那肯定就是更贵的,更好的。一个符号,一个logo,他就愿意为之买单。现在大家不会是仅仅因为你是来自海外的,不会仅仅因为你是 Swiss Made(瑞士制造),大家就仰望。人们需要更多的购买理由。
但对于大多数,其实也包括有很强购买力的人,他get不到这一点。他的知识范畴和平时打交道的人,没有人在谈论这些,他没有没办法获得这个知识,他缺乏一个契机。
对于您来说,二十多年前开疆拓土时,这个问题可能更明显吧?
廖信嘉:高级腕表的推广跟市场沟通是非常难的。一个相对普通的商品,可能几百几千块钱,大家觉得,那我豁出去了,我试试。高级腕表平均单价动辄十几二十万,入门的也快小10万。像这种品牌的购买,它不是冲动型,它一定是长期教育的结果。
顶级品牌的一个难度在于它跟普通商品的区别,就是说普通商品大概有一定认知,通过一堆广告或者一些代言人,一顿操作,基本上就可以。但是高级制表,比如像我们特别顶级的商品,你不可能靠一个简单的宣传,一阵短期的操作,进入人们的心智,而且让人家能够真正愿意去购买。
这个不断的教育过程,你可能就是要让他能够接受:你这只手表和另外一只电子表、石英表的区别,甚至和普通机械表的区别。什么是高级制表?高级制表的标准是什么?你坚持的标准是什么?这些就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的制表理念,特别是高级制表理念——高级制表还有很多品牌,对不对?你的独有性是什么?你的差异化是什么?——不断地去推广、去沟通。
这个过程,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广告能说清楚的。您可以说有些广告,比如同样手表的广告,一个电子表的广告和我这个高端手表的广告,可能放在一起最后的效果不一样。为什么?因为就是整个价位的差别太大了。你能够说服别人,能够让别人真正去了解你,愿意为你买单,一定是一个长期教育和认知的过程,这就需要什么?一有非常清晰的品牌文化,二有长期坚持的品牌策略。这就是我觉得做高级制表和普通商品的区别。
1735年是乾隆帝登基的年份,也是宝珀创立的年份。这只专为故宫打造的孤品腕表不仅将这一重大时间节点融入设计(上图),还赋予了它一分钟同轴卡罗素技术(下图表盘12点刻度下方)。这只腕表成为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第一只当代腕表。
奢侈品牌的文化建设如何保持长期性?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创立和坚持
https://luxe-co.oss-cn-qingdao.aliyuncs.com/audio/2025%200714/2.MP3
余燕: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当初宝珀开了这个先河以后,我发现也没人敢模仿,为什么呢?这个其实背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关键是一届一届坚持下去了,越坚持下去,我觉得这事儿就越不太可能被人简单地模仿。
廖信嘉:品牌文化的建立,确实有长期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可能忙于业务的不断拓展。但后来我发现跟宝珀竞争的差不多有20个以上高端品牌。你的差异化到底是什么?这个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总结了品牌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商业模式就不用说了,奢侈品能生存几百年,一定有商业模式的优势。产品的差异化、企业文化的差异化,是你这个公司最深的护城河。
成为品牌经理之后,我不断地去总部,我很喜欢跟我们的首席执行官(Marc Hayek 马克·海耶克,斯沃琪集团创始家族第三代)聊天,就是我写的那几个故事。比如他说我们的制造能力能够保证所有的机芯都是自己生产的。但是我们还要对自己有要求,达到不断自我更新的一个状态,这点是企业成功特别重要的一点。
此外,未来是不是在生意好和不好的时候,都可以坚持制作高级机械表,而且不分档次?为了更大的民主化,向年轻人推出便宜点的产品,用一些便宜的机芯?他说绝对不可能有第二档次。
1953年年初问世的首批「五十噚」腕表中的一只,具备三项宝珀专利,并囊括了现代潜水腕表的所有关键性设计元素(左图)。现代版「五十噚」,搭配有可更换的各式 NATO表带(右图)。
比如潜水表,宝珀作为潜水表的鼻祖,不管未来到底大家还用不用佩戴它去潜水(因为现在都有潜水电脑表),一定保证只要是「五十噚」系列,每件作品必须严格遵循潜水腕表的标准。这种企业文化能够保证它在未来的长期性,不走样。在这个基础下,我可以做短期的目标调整,比如说产品的创新。
上图:马克·海耶克佩戴“X噚”机械测深腕表潜水。“他将自己的专业潜水经验融入了宝珀各个系列的设计。” 廖信嘉在书中写道:“作为潜水爱好者,海耶克先生可以下潜到60米至70米的深度。基于自身的潜水经验,他深知水下环境极其恶劣。一款真正的潜水腕表的机芯必须具备极强的耐冲击性、稳定性和极高的精确度。”
此外,我需要一个坚强的、长期的团队来执行这些。我自己在这个品牌到现在25年,我后面还有很多骨干力量,也都是有15年、20年。
奢侈品是长期主义的,这个长期主义还体现在人和团队身上。如果我突然换成全新的成员,那他对品牌的发展可能就吃不透。品牌经历过什么,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很可能就会改变。
所以一个品牌,如果忘了它的初心,你可能就会走偏路。
余燕: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我觉得有两点很值得一提。第一个在中国市场,我们能够拿到这个自主权,要做的是长期的而且是公益的性质,怎样才能跟总部达成一致?怎么让他们理解什么是中国人认为的和高级制表品牌能够相称的文化事业?还有,怎样能够保证一直做下去?我想请您讲讲当初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要去做这个事儿。
廖信嘉: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是我们在本地化领域里相对扎得比较深的一件事情,而且也能成为品牌文化里相对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
我一直在考虑,怎么做一个真正的能够本地化的、长期性的,而且跟中国有相关联的一件事情。
跟(梁)文道他们讨论完,觉得文学奖可做。做完两三届以后,有很多的其他赞助商找我们,想再设一个奖。但这个过程里面,合作伙伴的世界观得跟你一致。所以这过程不是那么容易。好的内容,能坚持让大家认可的内容,需要付出大量的心智。
文学奖做完了以后,我还要跟总部去介绍,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文学奖?它的这个机制是什么?意义是什么?我们目标把它做成什么样的声誉?在大家心目中它是否能够有一个被非常尊重的位置?或者到达一个什么目标?我觉得总部的支持很重要。我还比较幸运,总部和我们的世界观比较一致。另外,我们的长期交流很多,而且之前宝珀每做一件事情都能够有一定的结果,总部对此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廖信嘉(右一)与梁文道(左一)、许子东(左二)一起,为第一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王占黑(左三)颁奖。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2018—2024年决选名单入围作品
和人打交道:真诚,学习,不内耗
选人准则:热爱、责任心、学习能力
https://luxe-co.oss-cn-qingdao.aliyuncs.com/audio/2025%200714/33.MP3
余燕:在您书里,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您和“三教九流”相处的能力:无论是早年在东北的合作方,到后来这些文人墨客。您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和人打交道,有些什么基本的价值观和准则,让您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内耗,应付裕如?
廖信嘉:首先我喜欢把问题简单化,所有的事都摆在桌上。第二,自信的人一定是真诚的人,所以一定不会躲着藏着掖着,拐着弯说话。像文道,(吴)晓波,(陈)晓卿,他们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我在跟他们的沟通时,抱着真诚学习的态度。他们担任品牌大使不光是一个形象的问题,更多的能够帮我们把一些思想、智慧对外对内沟通清楚。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他们非常厉害,跟他们在一起,我总能进步。这是让我特别愉快的一件事情。
总结来说,我想如果一个人想进步,你应该真诚; 第二,减少自己内耗。另外对年轻人,我还想说:面对困难要坚持。现在市场放缓了,面临的新问题会越来越多。每一个环节,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重复的工作,避免只看到奢侈品行业的高光时刻。可能短期你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你要坚持下去。
余燕:其实坚持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您这本书的名字特别好,“在时间中修行”,一方面是做时间的生意,一方面体现在从事奢侈品这个行业,它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而是一个特别需要勤勤恳恳每天去耕耘的事,同时你的脑子里还在不断思考,不断寻求学习的途径,不断尝试跟更优秀的人在一起。每一条做起来都不容易。
由梁文道领衔讲解的纪录短片《匠人·匠心》截图
余燕:您在搭建团队时,更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人?从您的经历来看,什么样的人能通过努力在奢侈品行业获得成就?
廖信嘉:我们团队每一个关键岗位上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无完人。但我觉得他们都具备一些特点。
第一是热爱。特别是做品牌,你不热爱很麻烦,无法保证热情和专注度投入在品牌的长期沟通上。这种沟通前后上下有连接,需要深入理解品牌,对市场传播动向特别敏锐。真正把心思放工作上,基于热爱,不只是打工吃饭。
第二是责任心强。我们每天重复着很细节的工作,这些重复需要责任心,去感知哪里做得不够、如何更深入。知识需要温故知新,对品牌的理解会随时间加深。责任心体现在维护品牌口碑和形象,任何感到对品牌有伤害时都要反映出来。
第三是学习能力。奢侈品行业,很多人只在执行层面,按总部要求执行,不需要太多思考。我比较幸运,一开始什么都得干,给了我深入每个环节的机会。我希望给员工这种机会,让他们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如何应对奢侈品行业的调整期?
https://luxe-co.oss-cn-qingdao.aliyuncs.com/audio/2025%200714/4.MP3
余燕:面对经济周期,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受到阵痛。您怎么看现在市场的调整?怎样要求员工在大环境下保持初心,创造新价值?
廖信嘉:大环境很难改变。个人能力有限。我在书里写:顺风时赶紧跑,使劲跑,在窗口期把品牌送到最好位置。现在困难期怎么办?先想想好的时候干啥去了?窗口期必须抓住,不能歇。歇下来后面会很辛苦。现在怎么办?坦白讲没特别好的办法。改变不了经济周期,只能面对。
首先,相信之前打下的品牌力基础。理性的去看待,奢侈品行业几百年都过来了,它依然是一个周期。特别是中国市场,包括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见过经济大萧条,但是内心得做好准备。
其次,调整好情绪。大家要知道现在顾客的想法是肯定现在没有那么积极的心态去买东西。除非那部分顶级的客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太受影响。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中产阶级去支撑消费。
在方法上,持续经营好门店,维护高忠诚度客人,服务提到更高水准,调动客人情绪。用好的作品和服务刺激购买欲。同时调整渠道,评估店铺,关闭非战略性困难店。
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不能保守,这时候保守反而是错的。在情绪价值、认知价值上赋予更多刺激或购买欲望。品牌应对周期大概要做这些工作。
2025年4月,宝珀在深圳万象城开设290周年大复杂腕表展全国首展
写书的过程与收获
https://luxe-co.oss-cn-qingdao.aliyuncs.com/audio/2025%200714/5.MP3
余燕:最后,回到写这本书上,您觉得写书给您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廖信嘉:两三年前,吴晓波老师聊天时建议我写点东西。一开始觉得他开玩笑,后来想总结一下写写也行。特别感谢您给我写的推荐语,那正是我的初衷。我也确实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书,把实际的工作经验转换成思考总结,再把总结转化成实际操作。实际的操作其实有时候很难提炼出规律。我写不出什么著作来,但我想我可以把一些经验去分享,有一定的规律去总结,可能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比如行业新人能得到一些经验。这里面涵盖渠道建设、零售、市场等,大家各取所需吧。因为我自己也在各环节深耕过,可能我写出来能跟其他书有差异性,另外也能更好地了解我的品牌和集团,这也是不错的,所以就动手写了。
写作需要整块时间。大纲立下来特别难。后来我决定写亲身经历,百分之百自己的故事,就容易写。从去年春节的休假开始,用周六周日加上五一十一的假期,写了出来。真要感谢吴晓波老师逼我完成。
吴晓波(左)和廖信嘉(右)在西安城墙
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好处是,让我把整个工作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我要深刻地去想,这不光是腕表的渠道搭建,或者零售,不能只是自己那一小块的工作,可能视野还得放大一点,大家在行业里至少有一部分能够适用。所以我考虑的就是能够让我把一些我想的,平时看到的学到的,再加上未来的一些事情,把它稍微地融会贯通一下,整理的思路更有逻辑性,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也是提升。当然,如果书能帮到其他人更好。25年正好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急速发展期,这个时间点做个总结挺好。当然也有人说,一般都是退了休总结。我其实都没考虑过。
余燕:如果是退休了,那这种只是回顾,实际上,通过(写书)这个行动,您还启发往后的工作,。
廖信嘉:您说得特别对。它就是启发了我后边的工作,而且对我后边的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前面总结这么多,后面还得做得更好。
余燕:所以我觉得这是个勇气,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不敢写,就怕自己把这个话都说完了,然后自己还在继续实践当中。
廖信嘉:其实你还在实践当中,谁知道后边还能不能把品牌做好。只是坦白讲我没想那么多。像您讲的确实需要点勇气,所以我也不在乎。我自己的考虑没有那么复杂,说你什么时候该写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写,现在写了会对你有什么影响,这不是我考虑的事,我不想考虑。那对于我来说可能更逼着我得把对品牌的工作做好。我只能说什么事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事情只要我努力,其实我不在乎,问心无愧就行。
余燕:开玩笑说这也节省了好多培训的时间。有《华丽志》的读者,在国际品牌做本土化CEO的,跟我反映,“太好了,终于等到这本书”,不是客气话。大家在这行业摸索,很多做品牌(尤其高端)的人没师傅带,靠悟性和摸爬滚打。难得您这样早期进入行业,有完整进阶经历的人出来分享。这本书比任何聊天对新人都更有意义。这种知识传递现在尤其稀缺,碎片化信息难形成完整体系,很难系统性帮人做好工作,特别是在品牌建设这件事上。
我们今天其实没有用一个现在特别爱说的词,长期主义。但是大家如果听进去了,点点滴滴都是跟长期主义相关。不是说每件事都立竿见影。在奢侈品行业,销售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教育、与客户互动、建立信任、达成交易。
廖信嘉:是的,奢侈品牌的成就和地位,是正确战略和细节战术长期坚持重复的结果。这与普通商品有很大区别。长期主义就是看10年之后、20年之后、30年之后,你这个品牌什么样。
余燕:25年对中国的奢侈品从业者已经很长。但相信往后25年,还会有更多精彩的事情发生。
关于廖信嘉
现任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国高端品牌委员会主席,宝珀中国区副总裁。自2001年加入宝珀,从“宝珀中国区的1号员工”做起,于2006年被提拔为宝珀中国区品牌经理,开始全面负责宝珀在中国内地的品牌运营工作。于2015年被提拔为斯沃琪集团中国高端品牌委员会主席。2019年,被正式任命为斯沃琪集团中国管理委员会成员。
关于余燕
华丽志及橙湾教育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她于2004年取得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常年研究全球奢侈品行业的公司财务和投资并购课题,曾多次接受高盛、巴黎银行、中信证券、法国商务署、国际羊毛局、上海时装周等金融和产业机构的邀请,担任论坛演讲嘉宾,解读中国和海外时尚领域的创业、创新和投资趋势。
基于过去十几年对于奢侈品行业品牌发展与投资并购的深入研究,余燕撰写的中国首部深度研究全球顶级奢侈品品牌商业历史和投资并购战略与实践的专著——《买下蒂芙尼》于2022年11月出版问世。
|图片来源:《在时间中修行:我的奢侈品从业25年》
|责任编辑:晓悦
|音频剪辑:汤琦
[[{"value":"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