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关注企业责任和可持续议题。据商务部主管的财经期刊《WTO经济导刊》,2006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元年”,共有71家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相关文本,比前一年大幅增长近三倍。在这批先行者中,就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运动品牌:李宁。
当“可持续”概念尚属行业萌芽期时,李宁随2006年报主动发布了企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并于2011年就开始探索用环保方式革新运动产品生产工艺。
今年“地球日”之际,李宁在成都春熙路银石广场打造了“李宁NATURE自然空间限时快闪”,通过生动沉浸的环保科技科普、环保产品探索历程回顾、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全方位展现品牌在构建环保产品“全链路”过程中的实践成果。
4月29日,李宁最新的《2024年度环境、 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正式发布,向业内集中呈现了公司从环保产品研发、绿色运营实践、供应链责任管理、员工发展体系及社会公益事业等层面过去一年的积极成果。这已经是李宁连续19年发布可持续方面的报告。
作为运动企业,李宁在环保产品的研发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作为中国品牌,李宁的“可持续”理念反映了什么独特精神?
《华丽志》对李宁近20年来的可持续相关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并面对面采访了李宁集团副总裁宋春涛先生,请他详解李宁集团的ESG发展历程。
打造国内行业第一双“全降解”运动鞋
本次李宁ESG年报亮点之一,就是在2024年实现运动鞋降解率超80%的突破,达到行业可降解相关标准,成为首家实现专业运动鞋全降解的中国运动品牌。
李宁集团副总裁宋春涛先生与《华丽志》分享:“李宁董事会和管理层非常重视可持续,用长远眼光去审视决策——并非算小账,而是衡量可持续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并且落实到每一款环保产品和公司运营的具体事项中。
一款好的可持续运动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功能、情绪和精神价值。李宁在ESG领域有近20年的积累,这让团队不仅有时间去探索,也在认知层面对‘可持续’的理念愈发清晰完善。”
这一进阶过程在运动行业的重要品类“运动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011年,李宁就开始探索用更加环保的方式生产运动鞋:率先推出“MIX概念鞋”,通过无胶水粘合工艺,实现鞋面鞋底一体化。2013年,以废旧轮胎制作鞋底的“Green in Black 轮胎鞋”诞生,获得了德国iF设计奖。
运动鞋的全降解是业内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运动鞋由三十几个配件构成,要求每一个部分都有环保属性,且兼顾运动性能,对供应链和技术都是极大考验。
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李宁研发团队致力于打造一双可以“归于自然”的可降解运动鞋,自2020年起针对这个难点展开攻坚研究,并将探索成果形成理论。2024年1月,李宁集团作为第一起草人,联合国家相关协会共同制定的《鞋类 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正式发布。
运动鞋降解的关键难点,就在于大底的橡胶材料。与产学研资源和行业合作伙伴联动推进创新研发,李宁团队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依托张立群院士团队、王朝教授对分子设计、高效催化、高分子量缩聚等工业化难题的突破,实现了可降解橡胶鞋底的创新。
基于这一技术,李宁与院士团队深度融合共同研发,解决了降解难题——将源自“土豆玉米淀粉”的可降解生物基聚酯橡胶用于大底制作。这是中国独创的全球唯一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橡胶材料,该制作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2024年5月,在首次举办的“科技大秀”上,李宁正式发布首款全降解运动鞋概念版,成为首家拥有全降解专业运动鞋的中国运动品牌。在解决“运动鞋”降解这一全球难题上,李宁留下了重要足迹。
在今年地球日活动现场,一只放在土里的鞋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好奇——这就是李宁的全降解运动鞋概念版。工作人员介绍,在土里埋180天之后,这只鞋的主要部分将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融入大自然。
量变到质变,形成“全链路”生态价值
在前沿的可降解技术之外,李宁在生物基原料、环保染色工艺、回收再生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大众化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一个个单点的技术突破,已从量变到质变,形成系统生态价值。
上图: 4月20日起,李宁陆续在全国12家门店内推出环保陈列区域。
借助“地球日”这个全球环保节点,李宁通过一场线下活动将多年的环保研发步伐一站式呈现,强化消费者对品牌“可持续”标签的全方位认知。
李宁积极推广使用“源于自然”的生物基材料。其运动服品类常用的索罗纳(SORONA®)纤维核心原料来自每年都能重新生长的植物。这种面料分子结构和弹簧类似,不仅耐用易打理,速干排汗,而且安全亲肤,可以直接用于婴童服饰。
李宁标志性的䨻丝鞋面(boom fiber)应用了蓖麻油提取物,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䨻丝鞋面轻盈、透气,柔韧性和耐久性好,实现了“功能+环保”一箭双雕的均衡效果。目前,李宁生物基跑鞋生产已累计突破1000万双。
上图:使用䨻丝鞋面的李宁赤兔8 PRO
在生产工艺环节,李宁通过“无水着色”、“植物染色”构建双重技术防线:
作为CBA、国家乒乓球队以及羽毛球赛事赞助商,李宁23年开始每个赛季推动超16万个塑料瓶回收并用于制作CBA比赛服,24年推动超130万个塑料瓶回收并用于制作乒乓球、羽毛球大赛服。一套专业赛服意味至少10个塑料瓶的重生。目前,李宁已推动可回收塑料瓶再利用累计超1.9亿个。
上图:许多消费者来到“李宁NATURE自然空间限时快闪”工坊互动体验区参与“生物基鞋带DIY”、“植物染喷涂DIY”等活动。
“每一步,都向前”
李宁集团副总裁宋春涛先生表示,ESG毫无疑问是李宁集团的长期战略,管理层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可持续’可持续:
“李宁公司上游有成品供应商、材料供应商,企业有5000多名员工,下游有七千多万会员。集团希望能从点到面,以生态化的体系去拥抱可持续理念。2023年,李宁集团提出了“每一步,都向前”的ESG口号。看上去是平平无奇的每一步,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才会有令人惊叹的变化,李宁会不断‘积跬步至千里’。”
李宁的《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显示,除了构建环保产品的“全链路”,李宁的绿色发展思路也落实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上图:上海李宁中心旗舰店碳数据看板
……
可持续,是李宁品牌“运动员精神”的自然延伸
2025年1月,当李宁品牌宣布再次牵手国际奥委会,成为中国奥委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时,李宁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长、世界体操冠军李宁发布了一封1500字的内部信。
信中回溯了李宁公司的创业历程和“运动员精神”的深刻基因,并阐述了企业秉承“以体育精神服务大众”的价值观,助力中国体育发展的长期愿景。
运动员精神凝聚了追求卓越、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人格美德。它不仅存在于竞技场上,更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普世精神。这一底层精神驱动李宁品牌和集团不断前行,也自然延伸到了对员工成长、社会福祉和环境生态的使命担当中。
未来,李宁集团表示将在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继续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多方力量一起共创高质量的商业生态。
丨图片来源:品牌官方
丨责任编辑:Elisa
